
什么是降维打击?相信1945年11月时,重庆的文人骚客们,一定体会很深,因为那个月,一家重庆的民营报刊《新民报晚刊》,发表了毛主席的那首词——《沁园春雪》。
据说这首词一经面世,就震惊了整个重庆,乃至传遍全国,其气势之磅礴,被评价为“睥睨百合,傲视千古”。
但凡看到,都会一字不落的读一遍。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 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据说《新民报晚刊》的主编,是从民主人士柳亚子手中抄得的这首词,由于当时心情激荡,还写了好几个错字,但发表出来后,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魅力。
重庆的文人看到这首署名毛泽东的词后,纷纷打听这是否真的是毛主席所写,又是在什么情况下,写出了如此大气恢宏的词。
这篇流传千古的词自然是毛主席亲笔所写,不过已经回到延安的毛主席,根本不知道,他在重庆送给老友柳亚子的词会引起如此大的波澜。
一、暴跳如雷的蒋介石
就在重庆文人界对毛主席的词议论纷纷时,蒋介石也很快看到了这份报纸,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,不想承认对手毛泽东能写出这样的好词,于是专门喊来御用文人陈布雷问道:你看这是毛泽东写出来的吗?
陈布雷对这首词发表的前因后果是清楚的,当时毛主席受邀来重庆谈判,但国民党毫无诚意,于是他就抽出不少时间与民主人士们会谈。
而柳亚子有感于毛主席亲赴虎穴,挽救中国内战危机的大勇,写了一篇赞美的诗发表在《新华日报》上,为我党争取了不少舆论支持。
为了感谢柳亚子的帮助,毛主席带着周恩来和王若飞等人,专程到他家中拜访,并送上了自己的这首《沁园春雪》。
柳亚子看到这首词后,顿时惊为天人,称之为“有史以来第一篇”,后来还作了一首和词,想一起发表在《新华日报》上。
不过由于毛主席几乎不在报刊上发表旧体裁的诗词,《新华日报》作为我党党报,自然不可能在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发表,于是在11月11日,单独刊发了柳亚子的和词。
而在不久之后的文化交流会上,《新民报晚刊》的主编看到了柳亚子展示的这首词,他们是一个民主报刊,没有那么多顾虑,于是说服柳亚子,抄下了这首《沁园春雪》并刊发。
作为重庆的文人大拿,陈布雷对此一清二楚,因此 虽然看出了蒋介石压抑的愤怒,却也无法隐瞒,只能点了点头。
谁知蒋介石还不死心,又追问道:你说说这首词写得怎么样?
陈布雷号称蒋介石的“文胆”,又被誉为“民国第一支笔”,写出过无数让蒋介石拍案叫好的文章,而他也知道蒋介石的意思,就是想给毛主席的这首词“挑挑毛病”。
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文学操守,面对这样的千古一词,实在无法昧着良心批判,于是硬着头皮说道:这确实是一篇难得的精品,气度非凡啊。
蒋介石终于忍不住了,骂道:娘希匹,就算是精品,就没有一点毛病吗?比如用词、押韵,或者对人物的评价。
陈布雷拿着那首词看来看去,支支吾吾半晌也说不出话。蒋介石又气急道:我看他这里面写的都是帝王思想,他是想要称帝!
见蒋介石直接盖棺定论了,陈布雷也只能附和:这个好像也似乎是有一点。
随后就听到蒋介石将手中的报纸一摔,叫道:让媒体进行批判!让他的帝王思想暴露出来!你再找一帮人,写一篇超过他的《沁园春》出来!
蒋介石下了死命令,陈布雷只能一脸苦笑地受领任务,回到办公室之后,召集了自己的一帮“笔杆子”,然后大家一起苦思冥想,费尽心思写出了几篇《沁园春》。
虽然明知道远远比不上毛主席的大作,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在报纸上发表,结果只能换来嘲讽。就连蒋介石都大为不满,自己亲自下场,写了一篇:
